十几减9教案

时间:2023-12-25 11:27:09
十几减9教案

十几减9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9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几减9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十几减9教案2

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观察”等。新课程反复出现这些,我想目的就是强调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过程性,以改变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这种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于《十几减9》这节计算课,我该怎样来体现上述理念,上好这堂课呢?在备课之前我就有点担忧:

第一、十几减9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教学之前要一个得数不是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喜欢在老师面前大肆炫耀。那怎么样让这些个别学生在知道计算结果、已形成初步计算技能的同时,对计算过程感兴趣,对课堂教学本身感兴趣呢?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点。

第二、操作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必定要展示其过程,那么操作的材料是选择传统的小棒还是其他?操作的形式是个别示范还是合作交流?

第三、在既没有教学挂图又没有投影片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那么别人是怎样来创设本节课的情境和设计新知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现部分摘抄

案例一:教学情景的创设部分

1、(出示宠物皮卡丘)你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10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成。(同桌边说边对拍)

(1)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数不马虎。

(2)“十的组成”对口令游戏。(略)

3、复习十几的组成。

同学们干的真棒。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快,

17可以分成10和几?

12可以分成10和几?

15可以分成10和几?

4、创设情境。

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反思: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和巩固十和十几数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的准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是很有兴趣,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建构吗?

案例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部分。

1、(出示主题图引入,提出数学问题,列式12-9)

师:你们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数一数

一个一个的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2)摆一摆

①把12根小棒分成2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从10根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②把12根小棒分成两份, ……此处隐藏15149个字……,切实地运用到计算中去,是本小节的难点.只有在这一小节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

例1通过两幅插图、两个算式(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的对比来教学11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对比中领会加、减法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利用这种关系,用加法来计算减法.后面的例2、例3、例4都不再出现加法算式,而是通过给出想的过程,让学生在应用中,一步一步地学会如何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数学应用中数学游戏)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数学应用中的数学游戏)

十几减9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初步感知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的素材提出数学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満足。

教材分析:

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口算丰富的资源。并且这四个图带有一定的层次性。

“卖气球图”通过一个小朋友与卖气球阿姨的对话,引出条件和问题。由“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这一问题,展开思考。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数出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这里也体现了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套圈游戏图”是一个小朋友说出条件“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另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套中几个?”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卖风车图”和“猜字谜图”只了背景资料,启发学生去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风车图,可以自由提出共有16个风车,卖出1个还有几个?卖出2个还有向个?等;学生也可能从颜色上说有蓝颜色的风车有9个,没有蓝颜色的风车有几个?猜字謎的情景图从不同角度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前提是学生一定要看懂情景图,像这里一条条挂着的我第一眼看上去心里很纳闷:这么多的毛巾挂这里作为素材不大搭配吧。

以上几幅图的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但对于情境图的采用,本人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作适当调整。如果受各方面限制而不方便展示这张情境图时,教师也可以就地取材或者创造更贴近学生的素材,比如一个小组14人,有9个男生或9个女生;有15本漫画书,借走了9本等等。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再广泛发表意见,说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意见和方法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方法还要多,会出现“连续减”、“破十减”等方法,都是允许的,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自然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的目的。

《十几减9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