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6-22 18:11:05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绳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的用途。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长短粗细都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思维的精确性。

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及用途。

难点:理解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的屋顶吸着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拴着的气球。

2、多种材料的绳子头若干。

3、字卡“长”、“短”、“粗”、“细”。

【活动过程】

1、“够气球”,引起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屋顶上漂亮的气球,鼓励幼儿跳起来将气球够下来。

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够着,有的气球够不着?(拴气球的绳子有长有短)拴气球的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的?(毛线绳、棉线绳。。。。。。)。

2、认识几种不同材料的绳子,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几种绳子的样品(毛线绳、尼龙绳、麻绳、草绳、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凭经验判断绳子的材料,并教幼儿认识几种不常见的绳子。

(2)幼儿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绳子,摸一摸,说出有什么感觉?(麻绳粗糙、塑料绳光滑、毛线绳毛绒绒的有弹性。。。。。。)

(3)绳子种类扩散:除以上这些绳子,你还知道哪些?(钢丝绳、橡皮绳、铁丝绳。。。。。。)

(4)讨论绳子的用途:启发幼儿回答,教师小结:(麻绳用于拉车、拔河,毛线绳用于织毛衣、翻绳,草绳用于捆菜,钢丝绳用于吊拉货物等)。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不同的绳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类游戏。

幼儿分组将杂乱的绳头按材料进行分类。

4、比长短、比粗细。

教师出示“长”“短”两个大字卡,分别贴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幼儿每人手中拿一根绳子,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拿长绳子的幼儿跑到左边去,拿短绳子的幼儿跑到右边去。

再启发幼儿与站在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绳子长的跑到或停留在左边,绳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应的一边。通过多次比较,使幼儿体会“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绳类游戏:翻绳、毛线拼图、编绳子、系鞋带、跳绳等。

【活动反思】

绳子是幼儿喜欢而熟悉的东西,绳子的多变性为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多种机会。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亲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用途。通过运用绳子的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了长短、粗细是相对而言的。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绳类材料,使幼儿自由选择,发展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绳类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

(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再告诉小朋友呀,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 ……此处隐藏951个字……p>(3)幼儿剥玉米,教师指导。

(4)幼儿交流,你们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衣服)

好,现在请你们看看脱去衣服,拿掉胡须后的玉米像什么呀?

再请你们摸一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软的还是硬的?)(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宝宝)?(排队)剥一粒下来试试看,像什么?

儿歌:脱下衣服瞧一瞧,咦!藏着许多小宝宝。亲亲热热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睡。

(二)、把干玉米房进微波炉,制成爆米花。

1、引导幼儿思考小小的干玉米会不会变。

老师这里有很多已经剥下来的玉米宝宝(摇一摇手里的干玉米),它们呀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乖,想给我们大家变个魔术!我们来看看,他们会变个什么魔术。

把生的、硬硬的玉米宝宝放进微波炉里。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会儿。听听看,玉米宝宝在里面发出了什么声音。

2、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来,供幼儿品尝、讨论发生了什么变化,把变魔术后的玉米宝宝和先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玉米除了变成爆米花吃,还能怎么吃?我们回去再一起讨论讨论试试看,好吗?好,带着你们的玉米,我们走吧!

【活动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春天主要特征的认识,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是第一季。

3、培养爱自然、爱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春游,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捕捉蝴蝶、蝌蚪。

2、组织幼儿参与园地种植、自然界饲养蝌蚪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问:“明确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季。现在是什么季节?是一年中的第几个季节?”

二、结合教具讲述春天的特征。

1、春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了?

2、春天到了,野外的花、草、树木又是哪些变化?

3、春天里有哪些小动物出来活动了?

三、春天里,人们可以干哪些事?

1、师生共同回忆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活动。

师:最近你们发现幼儿园的花工师傅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小结:花工师傅在翻土,播种花子,还在养护草坪,这些工作都是在春天里做的,是为了让花草长得更好。

师:你们还发现保健医生在为小朋友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小结:保健老师为小朋友们打预防针,为我们准备好每天喝的板蓝根,都是为预防小朋友生病。

2、师生共同讨论春天里其他人们在做什么?

出示挂图,引起幼儿观察兴趣。

农民伯伯在干什么?(田地里播种)园林里的叔叔在干什么?清洁员阿姨、服装设计师在干什么?

四、小结:春天里人们都在忙碌着,为的是使花草树木、农作物长得更好,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健康,城市变得更漂亮。

五、讨论“小朋友,在春天里可以做什么样的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茶叶是松阳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家户户都种了茶叶,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但是,孩子们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种茶?茶到底有什么用?带着这些疑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回忆茶的形态中,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对用茶制成的物品的观察和探究中,孩子们就更加直观地了解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分享和品尝,让孩子们对茶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与同伴品尝、分享茶做的食物,激发孩子爱茶之情

活动准备

茶叶、茶叶蛋、茶饮料、茶枕头

教学过程

1、调动已有的经验,分享对茶的认识。

(1)出示茶叶。请幼儿说说茶叶的颜色、形状,闻一闻茶叶的香味。

(2)教师提问:你知道茶叶有什么用呢?

2、感知、交流茶的作用,了解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师:茶的作用很多,不仅能泡起来喝,还有其他的用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出示用茶制成的东西,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感官自由探索。

(2)集中交流,了解茶的作用。

教师:你发现什么东西里有茶的味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鸡蛋里有茶的气味吗?为什么煮鸡蛋时要用茶叶?

——这样子煮出来的茶叶又香又好吃。

教师(出示茶饮料):这是什么?饮料里为什么要放茶叶?

--因为茶有解热止渴的作用。

教师(出示茶叶枕):这个茶叶枕有什么用?

--因为有清神醒脑的作用,可以让我们睡的很舒服。

教师小结:茶叶的作用可大了,茶有消炎杀菌止痛的效果,如果你不小心跌倒,擦破了皮肤,或有红肿的现象,立刻用冷茶水洗干净后,再嚼些茶叶敷在伤处,便可减低疼痛,也不会感染细菌。如果有人喝酒喝得太多,喝上几杯浓茶,便会很快清醒过来。冲泡过的茶叶仍有无机盐、碳水化台物等养分,堆掩在花圃里或花盆里,能帮助花草的发育与繁殖。

3、分享、品尝茶制成的食品。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